close

最近看了《送行者,禮儀師的樂章》。

原本以為這類型的電影會稍嫌沉悶,但電影中卻讓我看到許多驚喜和感動。
笑中帶淚一點也不為過。

後來又去找了一部類似的電影《超完美告別》,整個就是超級黑色幽默的經典。
整部片讓我拍手大笑好久,即使是面對死亡,也能如此開懷,這或許才是我們該用另一種方式思考的。

最近也重新翻閱《東京鐵塔》這本書。

我以為當初買來看完後,就絕對不會再碰了。
不是因為書不好看,而是每看一次都是在鑿開自己的傷口。

不過,也因為這兩部電影,讓我有想再閱讀一次,我想會有不同的感受。


其中《東京鐵塔》一書中,有那麼一段,我很喜歡。


世界有各種各樣不同的感情,但是沒有一種比父母對子女的感情更美好更強大。

孩子離開父母,是為了去尋找一種比親子關係更眩目更吸引人的新關係。

朋友、夥伴、戀人、夫妻。我們一個接著一個與其相遇,夢想著都可以維繫完美而確實的關係,並努力尋求夢的實現。

可是,越是強烈地希望能夠實現,就越容易沮喪,失望,心碎。

想要找尋的是溫暖、寬闊,不會改變也不會消失的東西,但現實生活裡卻只能夾處在煩擾和背叛的牆隙間爬行,用兩手奮力撥開沙礫,淌出了淚、指甲流下了鮮血依然尋覓不到。

感到悲觀、想要放棄的時候,幻想又會一再把那種心情抓回來,然後我們在錯覺與幻覺中漂蕩,終究還是被拉回牆隙之中。

不斷重複著,這種同樣的心情。

然後,會燃燒殆盡,被拉進去又再被推出來。

遍體鱗傷。


這時候,孩子已成為父母。

人出生後,最初認識人際關係就是親子關係,因為相信還有比這更令人嚮往的事物,人們離開了家去經驗這個世界,結果,在心上滿是傷痕之後才終於了解,那一生下來就已存在、自己視為理所當然並不特別在意的親子關係,才是世界上唯一、強而有力,並且永遠不會改變的關係。

世間有各種各樣不同的感情,但是沒有一種比父母對子女的感情更美好更強大。

在尋求的過程中不會理解這一點,直到有一天自己變成父母時才終於體會,以前父母是如何為自己著想。知道了父母為自己所付出的,現在,也將同樣地為自己的子女付出。

到那個時候,人們才能真正了解到親子關係的可貴。

自己活著的時候希望能代替孩子受苦,即使死了之後,還希望能繼續守護著孩子。

五月裡有個人曾經說過:

就算形體不在了,那個人的思念和魂魄也不會消失。只要你雙手合十,祈求能夠再次聽到他的聲音,應該就能立刻聽見。



以上出自《東京鐵塔,老媽和我,有時還有老爸》一書中。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
    失去夜的那一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